“平辽这么大的功劳,朝廷的封赏肯定很丰厚,夫君晋爵应该是没问题的。”
藤野英不掩羡慕之色地看着阿秀,“姐姐的诰命也能再升一层,妹妹在这里先恭喜了。”
阿秀摇了摇头,说道:“你知道我不在意这个。要是可能,把那诰命让给你都好。”
“朝廷的封赏,哪能私相授让?”藤野英呵呵笑着,说道:“妹妹也不在意这个,只要夫君平安,家人和睦,便是最好的。”
停顿了一下,她又补充道:“沈氏倒是很在意这个,不知道毛帅会不会向朝廷给她请封?要是按朝廷规矩,显然是不会应允的。”
“让夫君也给你请个封赏。”阿秀不谙朝廷的什么规矩,一本正经地说道:“象你说的,平定辽东那是天大的功绩吧?”
藤野英抿嘴笑道:“你也请,我也请,朝廷恐怕要不胜其烦,也显得夫君恃功而骄。妾身可不要因为这个,而影响夫君的前程。”
阿秀觉得有道理,夫君是最大的,只要他好,什么封赏要不要,倒真不重要。
“对了,妾身听说孙哥要去辽阳定居。”藤野英岔开了话题,提醒道:“这么多年啦,咱们得多准备些钱物,也算是感谢他们一家子的辛劳。”
阿秀轻轻叹了口气,不无伤感地说道:“天下太平了,却要各奔东西啦!那些老邻居,走得是越来越少了。”
藤野英却不是如何在意,宽慰道:“各人都有各人的生活,大连虽好,可土地太少。辽阳又是孙哥的家乡,回去后申领百八十亩田地,足够几代人衣食无忧了。”
不仅是大连,辽南的人口密集,已经超过了土地的承载量。
辽东平定,不再有战乱之忧,又有申领土地的优惠政策,大批百姓都会返乡垦荒耕种,为的是给后代打下基础。
孙六岩一家返乡也在情理之中,没有总是依附于郭家的道理。
阿秀点了点头,说道:“我准备了些财物,足够孙哥家一年的吃喝,还能再买头耕牛或马匹。”
藤野英表示赞同,说道:“这样最好,给得太多,孙哥孙嫂也不能要。”
停顿了一下,她又补充道:“应该是开春再走吧,夫君回来,还能再见一面。”
“他们倒是着急,可想着去了还要买粮、买菜,这个冬天不好过,便又决定明年再走了。”阿秀说道:“官府虽然会照顾,但总不能是面面俱到。”
今年返乡的还是少数,还要经过官府的审批。因为个人想把自家的粮食、冬菜全部运过去,是不太可能的事情。
而官府虽然全力在向辽阳、沈阳运输粮食物资,可到底是数量有限,不能够满足太多的人口。
这就让很多人心中急切,也只能等到明年再返乡了。
也说不上是好是坏,早去定居的什么都需要重新开始,但有更多的时间整治新家,规划耕地。
晚去的呢,在这个冬天却是享福的。守着新打的粮食,窖里储存的冬菜,一切都是熟悉的生活。缺点便是明年迁徙后,既要收拾新家,又要忙碌春耕。
每一次移民迁徙,官府都要承受很大的压力,主要是当时的运输工具、交通水平所限,要运送大量的物资,困难不可避免。
“等到沈阳地区开放移民,王哥一家也要搬走啦!”阿秀不由得又叹了口气,“好象只有赵叔,听说在工坊干得挺顺心。可离得不近,又不太方便,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。”
阿秀的性格,决定了她很难融入军官太太们的圈子。不象藤野英,朋友甚多,打打麻将,逛逛商铺,并不觉得寂寞。
从鹿岛到广鹿岛,又搬到大连,一同逃难出来的乡亲们是越来越少,有的更是再也没见过面。
藤野英没有那种伤感的情绪,更多的是人情世故,见阿秀如此,不由得宽慰道:“就是搬到别处居住,也是有机会再见的。将来有闲暇,我陪姐姐四下走一走,也去看看辽东数一数二的大城,沈阳和辽阳。”
阿秀抿嘴微笑,点了点头,又摇了摇头。她很宅,对出外走动并不热衷。什么辽阳和沈阳,也不过是城池大罢了,也没啥稀罕的。
大连就很好,居住购物,或是出行,都很方便。反正,阿秀已经住习惯了,这座不算太大的宅子,也让她感到温馨和满意。
至于什么豪宅高院,阿秀只要想想要雇佣多少下人,便觉得不划算。家里也就那么几个人,现在三四个佣人侍候着,还有什么不满意呢?
“秀姐,英姐,我回来啦!”随着清脆的声音,蓉儿连跑带跳地进了院子。
阿秀无奈地摇摇头,嗔道:“都是大姑娘了,就不能稳重点?连跑带颠的,象个野丫头。”
蓉儿嘿嘿笑着,不以为意,来到藤野英跟前,伸手逗弄着小丫头。在小丫头咯咯的笑声中,她十分满足,十分喜悦,满脸都是开心的笑容。
已经十二三啦,在古代确实是大姑娘,甚至有这个年龄嫁人成亲的。
但在东江镇,已经出台了新规定,女子不到十六不准出嫁,男子则定在了十八岁。
对于违反规定的百姓,惩罚措施是在赋税上,以及所能享受的优惠政策上。这些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,没有谁敢轻易违犯。
“快要放假了吧?”藤野英笑着问道:“要好好考试哦,你的靖哥哥肯定回来过年,让他高兴高兴。”
蓉儿的眼睛立刻亮了,说道:“真的吗?我还以为要搬家折腾呢,难道不去辽阳或沈阳住大宅子了?”
阿秀说道:“大连就很好,辽阳和沈阳也就那样,就是城大。”
藤野英补充道:“辽阳和沈阳经历战火,怕是短时间内不能恢复。又没有多少人家去住,哪有大连这般繁华热闹。”
蓉儿用力点头,对藤野英的解释深以为然,说道:“也是啊!那咱们就不着急了,就在这里住着,等靖哥哥回来,过个热热闹闹的新年。”
正在此时,李秀成也放学回来,和姐姐和藤野英打了招呼,便径直回了自己的房间。
阿秀无奈地再次摇头,小弟虽然好学,但总惦记着去科举考试,要金榜题名。而夫君,已经跟她说过,并不赞成这个选择。
喜欢逆天换明请大家收藏:(www.23wxx.cc)逆天换明顶点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