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只雄鹰划过长空,如果以雄鹰的视角从北向南俯瞰大地,会看到白雪皑皑,水流冰封,万物沉寂,渐渐地,大地间或出现一抹绿色,水流的哗啦声响起,生命的气息也灵动了起来。
扬州,海陵县。
粮食产量大县,有着一望无际的耕地。
此时,两个犁并排摆放在地上,一个是常用的直辕犁,另一个则是百骑司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曲辕犁。
一旁,两个壮年惶恐地施礼道:“草民拜见知县大人。”
对面站着的正是百骑司来人和海陵县的知县姚知安。百骑司的人实际上只负责两件事,一件事是送曲辕犁,另一件事便是记录曲辕犁的效果。
但是姚知安不知道啊,刚开始听说百骑司的人找自己,把他吓得够呛。
百骑司是干什么的?
懂的都懂!
他姚知安自然懂!
所以,坐在椅子上一时间都没有站起来,感觉双腿发软。后来脸色苍白地见到了百骑司的人,得知真实的情况,可是大松了一口气。然后又不以为然。
老祖宗传下来的直辕犁是那么容易改良的吗?
这不就是折腾吗?
然后听说这是崔浩改良的,便一下子激动了起来。
因为他信了!
信了新的犁一定有效果!
不是因为别的,就是因为崔浩这两个字。
扬州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冷,但是姚知安是去过北方的,知道连天大雪会给百姓造成多大的伤害。然后他收到消息,竟然有人发明了蜂窝煤和一种炉子,帮助北方百姓度过寒冬。初始不信,但得到更多的北方同僚来信之后,不得不信。
如今听到这新犁是崔浩发明的,他便立刻寄予极大的期盼。现在的大唐不缺地,缺的是人力。如果新犁能够提升耕地的效率,那耕种面积将会提升,至于提升多少,提升一成就获利一成。所以,他便急匆匆地带着犁来农田了。
看着眼前两个壮年,姚知安和颜悦色道:“今天找你们来,是试验一种新犁。这种直辕犁你们都知道,你们一方用这种犁,一方用这种新犁。这种新犁不用三个人,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。”
直辕犁为什么耕地慢,首先便是需要的人手多。古代叫作二牛一人法,便是由两头牛抬杠,一人牵引方向,而且这种犁耕地不够深,速度慢,再加上需要人力多,便造成了人力越发不够的结果。
而且有牛的是有钱人家,绝大部分百姓靠的还是人力。没有牛,哪来的二牛一人,就是三个人来耕地。
但是曲辕犁却因为灵活性,不需要二牛一人,进入到一牛一人的程度。当然,百姓就可以两个人来操作。如此,不仅因为曲辕犁的其他优点,还多了一个节省人力的优点。
不管是新犁还是旧犁,对于农民来说,看一看就知道怎么使,农田里当然不止这两个人,这两个人立刻开始安排人。
直辕犁那边三个人,曲辕犁这边两个人。
曲辕犁这边的两个人一上手,眼睛就是一亮,感觉到了不同。
这边开始耕地,看着两块地上的进度,姚知安已经开始放声大笑了。激动得脸色潮红地跑到了曲辕犁那块地里,一边跟着走,一边认真地看着。口中不时地发出声音:
“好!好!好!”
百骑司的人此时也脸上动容,这个新犁不仅比直辕犁节省一个人,便是这速度也快了太多。特别是转弯十分的灵活。
“哈哈哈……”
半个时辰后,姚知安站在农田里,叉着腰哈哈大笑,激动的神色溢于言表:
“好!太好了!大唐之幸啊!”笑着笑着,便流下了眼泪:“有了这新犁,大唐会少饿死多少人啊!”
此时那些农民也是满脸的喜悦,伸手摸着那曲辕犁,如同摸着一个宝贝,他们可是深知这样的新犁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。
意味着可以多耕地,可以多收粮。
意味着一年下来,不仅能够吃饱,还能够有所剩余,给自己的孩子在过年的时候,添一身新衣裳。
一个个轻轻地抚摸着曲辕犁。失神般的喃喃自语。
“这是宝贝啊!”
“这是神器啊!”
说着说着,眼泪就流了出来。
“有着这神器,我们就能够过上好日子喽,呜呜呜……”
“大人!”姚知安一手拎着衣袍跑了过来,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形象:“这新犁耕地的效果最少也是直辕犁的三倍,三倍啊,应该还不止,大唐之幸,大唐之幸啊!”
百骑司的人也激动了起来,他们不瞎,半个时辰的时间,两块地的比较天差地别,一看耕出来的地,就有一个直观的印象。
他的脑海中闪现出崔浩的面容,这……真的如崔大人所言啊!
与还有些许绿意的扬州不同,河北道是一片冰天雪地。
寒风卷着鹅毛般的大雪让天空都变得混沌。
“这鬼天气,说下雪就下雪……”张卫拍了拍身上的积雪,看向秦府的家将道:“宋丘兄弟,这一路天寒地冻的,真是辛苦你了。”
“没什么辛苦的,职责所在,所幸就快到了。”
“苏定方就住在这温县?”
“嗯!已经打听过了,应该就在前面不远了。”
两人披着斗笠,冒着风雪骑着马向前行进着。人和马都吐着白气,然后化为霜,粘在胡子上。
冰天雪地中,除了呼号的寒风,一片寂静,村落中没有了嬉闹的孩童,如果不是还能够从烟囱中冒出炊烟,便如同一个被遗弃的村落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大唐:从成为魏征老师开始请大家收藏:(www.23wxx.cc)大唐:从成为魏征老师开始顶点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